2025年10月24日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副教授董婧宸老师受邀做客248cc永利集团,于知新楼A606教室开展题为“《说文解字》的版本源流概述”的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是248cc永利集团“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前沿”系列讲座的第5场,由248cc永利集团王辉教授主持,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董岑仕老师、248cc永利集团刘祖国教授、高中正教授、伊强副教授、姚文昌副教授出席,40余名学生到场,现场学术氛围浓厚。

董婧宸老师先以许慎“五经无双许叔重”的称号和《说文解字》“经学之津梁,天下第一种书”在传统小学典籍中的重要地位引入,介绍了《说文解字》清代以前的版本流变及其与雕版印刷的紧密联系。董老师对《说文》的各版本进行了概述,重点分析了李焘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》、赵均抄本等版本。
随后,董老师围绕大徐本、小徐本的主要版本展开,指出段玉裁较早认识到大徐本与小徐本在篆形、说解、反切上有系统差异,清刻本中二者则相互影响、情况复杂。董老师梳理了大徐宋本、汲古阁本、藤花榭本等关键版本的源流与影响,同时提及小徐本宋刻残卷、抄本系统及汪启淑刻本、祁寯藻刻本等主要传本的特点。董老师展示了清晰的抄、刻本图片,并以具体的文字为例进行比对,直观展现了版本间的不同。

最后,董老师总结,《说文》在历代流传过程中版本发生了复杂变化,使用时要注意所据版本的刊刻底本、校改情况。通行的刊本是一个时代中最易获见的版本,而各个刊本的局限也会影响一代学人。在《说文》版本流传史上,清代重要的《说文》刊本,往往与小学家、藏书家、校勘家的相互交流有著非常密切的关系,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源流。每一个刊本背后,事实上也反映着不同的校勘理念和校勘成果。
互动环节,高婕同学提问到,在繁多的《说文》版本里,古文字学生该如何选择。董老师回答: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的宋本《说文》是大徐本的最佳选择,小徐本则要参考祁刻本、钱曾抄本,若涉及到学术史研究则要关注汲古阁本。杜芮萱同学提问:“我们之前讲过一个字,球,玉声也。有的版本是玉磬也。有的版本是玉也。这三个解释都能讲通,如何判定对错呢?”董老师作出解答:需要经过严密考证,各探依据,不可轻易判定孰优孰劣。


讲座尾声,姚文昌老师和刘祖国老师针对此次讲座内容分别进行总结发言。姚文昌老师形象地将此次讲座比作“知识点轰炸”,并为同学们提出相关学术研究建议,启发同学们要做一流的选题。刘祖国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把小学与文献学打通、结合,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规划。


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